您的位置:首页 / 贴吧 / 鄂州茶馆 / 鄂城民谣“老十景”:二宝塔

  • #鄂州茶馆#鄂城民谣“老十景”:二宝塔

    2019/02/27 08:31:36 发布159339 浏览0 回复0 点赞
爆料天王
管理
普通会员

帖子:12

精华:0

注册:2018/10/01 03:11:16

像很多历史名城一样,古建筑宝塔是不会少的,鄂城就有两座宝塔。
  一是“文星塔”,又名“文峰塔”,欲称南门塔,因其在老城的南门外而得名。“文星塔”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也是鄂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塔。明代嘉靖年间知县谌谦等人选儒学前面的南侧,临洋澜湖的湖咀之上修建。历经百年之久,后废。清代康熙年间知县熊登在原塔址的六十步处重建。熊登在这里任知县只八年,但其中用了六年的时间建成名为“文星”的宝塔,从他亲笔所撰《文星塔铭并序》就可见其期盼“龙翔虎伏、天玉其成、一鸣恒惊、德崇广业”的用心之重,“才二级而仕宦遂显,地灵以验。”说的是此塔刚做成二级,本县周士皇、王渭鼎、周联捷等几位生员就先后黄榜提名中取进士之喜。兴奋之情溢于字里行间,尽显其“人文星聚、势插层云、锐摩天际”的雄心。因“文星塔”雄踞于湖咀之上,它又是每年端午节划龙船的信号发布塔。节前高挂杏黄旗告知乡里,龙舟竞渡如期进行,端午之日即是示标之地。因此,南门塔在某种程度上是赛龙舟的象征之地,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关注,得到了较好的保护。当年塔下的渔歌、柳阴流萤、荷塘月色消逝了,南门塔进城了。再也没有了一年一度赴考学子对它虔诚的祭拜,永远见不到塔下的龙舟竞渡,闻不到雄黄烟和铁铳震响的硝烟特有的气息。
  二是“凤凰台塔”,简称“凤凰塔”。因其在县城的东门外,所以又称其为“东门塔”。关于这两个塔名,都未见塔名匾,只是人们世代口传。此塔遭拆除时,红砂石的《建塔记》上又字迹不清。然而却发现拆除下来的塔砖上清晰地标有“状元塔”三个突出的阳文,此名到底与此塔有何关联,不得而知。凤凰台塔址为东门城外的虎头山,迹称“旧名凤阙”,因孙权建有凤凰台以示曾有凤凰飞临之祥兆而得名。它背依吴城俯瞰漫漫湖水滔滔,台前沿湖一片官田,每年的“立春”日,知县就要在这里演示“试犁”之礼,四乡八里的农人百姓纷纷结伴而来,赶到这里来观看“鞭牛”、“打春”。明代万历初年,知县李有朋在此建了一座五层八方中空重檐的木石砖结构的宝塔,取名“凤凰台塔”。第一层红条沙石的门总是开着的,二至五层都交错对应设窗四个,可从第一层起沿塔内壁的旋转石砖台阶而上直达塔顶。塔前原有凤鸣寺,后改建为凤台书院,接着又遭兵乱,续建后仍称“古凤鸣寺”。凤凰台上和塔的四周有数棵金梧桐树和百余年合抱的两棵银杏。浓阴蔽日的林木、与塔寺错落在凤阙上,在水天一色背景的映衬下,俨然一幅自然天成的中国水墨画。此塔存世400多年,1956年11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  相传,鄂地西山是“九龙探海”的龙脉,它自西向东延伸,取日月之精华,滋润得群山郁郁葱葱,其中以白虎(垴)青龙(咀)尤为秀丽。城东这座虎头(山)本是众山之余脉,但其不满山低岗平,要和湖中的莲花(山)比拼高大。它蠢蠢欲动,搞得一方乡邻不安,被当值的土地一状告到天庭,凤凰仙子领旨下界落虚头山巡视多日而返。玉帝尤信一山不容二虎之理,几天后即授意当任知县建塔压邪,修庙立寺诵经念符教化虎头(山)。如是,这里就有了凤凰台、凤凰台塔和凤鸣寺。“凤凰台塔”命运多舛,相传虎头不满上天的惩罚,变成蛇怪骚拢人间,遭玉帝遣雷公电母劈之,还揭去了塔尖以示警告,虎头才再也不敢作怪,后来知县林芳重建。抗日战争初期,日寇兵临鄂城时,在江上炮击此塔,塔顶又一次被击坏,自此,塔身就载着这日寇侵华的铁证屹立在凤凰台上。解放后,尽管此塔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,当时还由省财政下达了500元作为专项经费进行了维修,遗憾的是1970年建化肥厂时,历尽400多年沧桑的“凤凰台塔”、“古凤鸣寺”还是被拆除,数百年的古树也伐掉了。多少年来,深受鄂城人喜爱的、历代文人墨客呤颂“八景”之一的“凤台烟树”永远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。
  □张昌谷

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

已有0人打赏

已有0人点赞

0人赞
    加载中...
    分享到:

    回复楼主

   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
   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

    超级管理

   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